现代汉语
古代汉语
一、怎样查字典辞书
(一)字典辞书的编排和注音
1.**编排方式**
(1)按形:部首、四角号码。
(2)按音序。
2.**注音方式**
(1)直音:用同音字注音。
(2)反切:用两字来拼合被切字的读音。
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,下字与被切字韵母、声调相同。
(3)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:1958年公布推行汉语拼音方案。
(二)常用字典辞书介绍
1.**特点用途**
(1)以字为侧重点
《说文解字》9353字,全书共分540个部首。
作者为许慎。
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,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。编著时首次对“六书”做出了具体的解释。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。
《康熙字典》47000+字
《汉语大字典》56000+字
《中华大字典》
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
《新华字典》
(2)以词为侧重点
虚词:《经传释词》、《词诠》、《助字辨略》。
文言词:《辞源》、《汉语大词典》。
古白话词:《诗词曲语辞汇释》。
今白话词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。
2.**体例**
著作的编写格式、文章的组织形式。
(1)《康熙字典》先音后义。
(2)《说文解字》
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。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。释篆文形体,只说解他认为的本意。
首创部首编排法,540个部首。
先列小篆形体,然后进行说解。
说解方式:先释字义,后分析形体结构。
(3)《经籍籑诂》
按平水韵106韵编次。
二、古今词义的异同
(一)基本相同
天地人马牛日月风雨
(二)完全不同
走去慢行李牺牲烈士丈夫厌毙卑鄙
(三)有同有异
给、勤、访
1.**词义扩大**
秋、江河、睡、菜、醒、皮
2.**词义缩小**
子、臭、汤、瓦、宫
3.**词义转移**
脚、闻、庙、坟
4.**词义褒贬色彩不同**
谤、贿、祥
5.**词义轻重程度不同**
疾病、怨恨、畏惧
三、单音词、复音词、同义词
(一)古今汉语词汇在音节上的差异
古代汉语单音词占优势,现代汉语双音词占优势。
偏义复词: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关的语素组合成一个词,在特定语境中,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,另一个语素只起作陪衬音节的作用。
(二)几种比较特殊的复合词
1.**偏义复词**
用途:使节奏均衡平稳、语句整齐和谐。
(1)两个词素意义相反或相对。
(2)两个词素意义相关或相类。
2.**连绵字**
由两个字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,共同表示一个意义的词语。
其实是复合单纯词的一种,两个字合起来才表示一个词素。
(1)双声连绵字:造次、兹基、逡巡。
(2)叠韵连绵字:窈窕。
(3)双声兼叠韵连绵字:辗转。
(4)非双声叠韵连绵字:芙蓉、浩荡、滂沱。
四、词的本义和引申义
(一)词的本义
1.**本义**
词的本来意义,一般是词在文字产生时的意义,即文字形体结构反映的、并有史料证明的意义。
2.**为什么要探求词的本义**
(1)正确理解古书中词的意义。
(2)以简驭繁,理清词义的相互关系。
3.**如何探求本义**
分析汉字字形结构、结合文献材料。
(二)词的引申义
1.**引申义**
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。
2.**派生方式**
(1)**直接引申(辐射式引申)**
由本义直接派生。
(2)**间接引申(链锁式引申)**
(3)**综合式引申**
直接引申+间接引申。
(三)词的假借义
1.**假借义**
由音同或音近字的假借而产生的意义。
产生途径:
(1)本无其字的假借
(2)本有其字的假借(财通裁)
2.**区分引申和假借**
主要看它和本义有无联系。
五、汉字的构造
(一)六书
许慎定义:
1.象形者,画成其物,随体诘诎,日月是也;
2.指事者,视而可识,察而见意,上下是也;
3.会意者,比类合谊,以见指挥,武信是也;
4.形声者,以事为名,取譬相成,江河是也;
5.转注者,建类一首,同意相受,考老是也;
6.假借者,本无其字,依声托事,令长是也。
(二)四体二用说
“四体”即为象形、指事、会意、形声四种为造字法,“二用”则指转注、假借两种为用字法。
(三)对“四体”进一步分类
1.独体:象形、指事;
2.合体:会意、形声;
3.无表音成分:象形、指事、会意;
4.有表音成分:形声。
(四)例释
1.象形4%
纯体象形
合体象形(有背景烘托)
2.指事1.3%
纯粹符号
在象形基础上加符号(亦、母、曰、甘)
3.会意12%
比形会意 具体物象 武
合字会意 抽象文字 男、婦
4.形声82.7%
(五)形声字的结构分析
1.**形声字的一般结构**
左右、右左、上下、下上、内外、外内。
2.**形声字的特殊结构**
(1)声符或意符挤占一隅
(2)省形和省声
(六)形声字意符的表意功能
1.**意符意义=整字意义**
趋、到、船、爹
2.**意符意义=初始意义**
鄙、过、贼、赖
3.**与现有义无关:初始义少用**
试、权
4.**与初始义无关:后起形声字、引申假借**
縣悬、景影
(七)部首与意符
所有字都可归入某一部首,形声字才有意符。
(八)文字学原则部首和检字法原则部首
文字学原则根据六书;检字法原则根据书写习惯。
1.**文字学原则:**
象形字整个作为部首;
形声字以意符为部首;
指事字以整个字或以用作烘托的象形字;
会意字以比较重要的部分。
2.**检字法原则:**
书写习惯。
六、古今字、异体字、繁简字
几个字共表一词:通假字、古今字、异体字、繁简字。
一个字表数词:假借字、同形字。
(一)古今字
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表示。
(二)异体字
狭义:读音相同,意义相同,形体不同
广义:读音相同,意义只部分相同
异体字与古今字的区别:时间、意义、读音
(三)繁简字
由于人们改革汉字,进行简化而产生的现象,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,笔画较少,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,也有一对多的情况。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词义毫不相干,因为同音而被采用。
音韵学
声韵调
语音历史
l 上古:先秦两汉《诗经》
l 中古:六朝到唐宋《切韵》(失传,现《广韵》)
l 近古:元明清《中原音韵》
l 现代:普通话,北京音系
一、三十六字母
声母简称为“声”,又叫“纽”或“声纽”,纽是枢纽的意思。
字母=声母,用汉字表示声母。
宋朝无名氏将守温三十字母进行扩充,形成三十六字母。初步反映了唐宋时期的语音系统。
<清>钱大昕:古无轻唇音,古无舌上音,古人多舌音。
二、《诗经》韵例
韵:主要元音和韵尾。
汉语诗韵一般是放在句尾的,习惯上叫韵脚。
韵例:关于用韵的格律,什么地方用韵、什么地方不用韵、怎样用韵。
(一)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来看
句尾韵是最普遍的形式。
(二)从一章所用的韵数来看
一韵到底、换韵。
(三)从韵脚相互距离来看
1.**句句押韵**
2.**隔句押韵**
一般是奇句不押,偶句押。
也常见首句入韵。
3.**交韵**
奇句和奇句押韵,偶句和偶句押韵。
三、上古音的声调系统
现:阴阳上去
古:平上去入
四、古音知识运用
(一)双声
微妙、缤纷、憔悴、滑稽、蟋蟀
(二)叠韵
芣苢
(三)古音通假
古书的注释
一、古书注释的概貌
系统地给古书作注,是从汉代开始的,主要是儒家经典。
朱熹《周易本义》、《诗集传》、《论语集注》、《孟子集注》、《楚辞集注》。
1.**传**
在秦汉之际,把儒家的“六经”(易诗书礼乐春秋)称为“经”,把解释经的叫做“传”。
2.**笺**
东汉时期的郑玄在毛传的基础上对《诗经》又作了进一步的解释,他的注解称为“笺”。
后来所谓的“笺注”、“笺证”只是“注解”的意思。
3.**注**
大约从东汉开始,对古书的注释一般不称“传”而称“注”。
但“注”可以是对古书注解的通称。
4.**疏**
相对“注”而言,在“注”的基础上进一步作注。
既解释古书的正文,也解释前人的注文。
5.**正义**
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。
“疏”也可称“正义”,但“正义”有时也不一定是疏,如《史记正义》。
6.**章句**
离章析句,委曲支派。除解释字句外,还串讲文章大意。
7.**集解**
选取各家的注释加以汇集,有时也参以己意。
二、古书注解的体例和术语
1.**曰、为、谓之**
被释词放后,不仅用来释义,还用来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。
2.**谓**
被释词放前面,往往以具体释抽象,以一般释特殊。
3.**貌**
动词、形容词后,解释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。
4.**犹**
同义或近义。
5.**之言、之为言**
声训,同音或双声叠韵。
6.**读为、读曰**
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。
7.**读若、读如**
一般用来注音,偶尔用来说明假借字。
8.**如字**
用来注音,在特定上下文中,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读。
一般相对于变读或改字而言。
三、读旧注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
1.古人作的注解,由于时代的局限,在思想观念方面肯定会存在一些问题。
2.古人作注,有自己的注释条例,我们不要误解。
3.古人作注,自然是用文言文,阅读时不能用现代汉语的词义去理解。
(1)衍文
简称“衍”,也叫“衍字”,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。
(2)脱文
简称“脱”,有时作“敚”或“夺”,也叫“脱字”,专指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。
古书的句读
一、关于标点符号
二、辨明句读是读懂古书的起点
三、标点古书的基本要求和错误类型
1.给古书断句
2.弄清句子的语气、句子之间的关系
3.错误类型
(1)不当断而断
(2)当断而不断
(3)当属上而误属下
四、古书标点致误的原因
1.不明词义、不通文理
2.缺乏古代文化知识,不知出典
3.不明语法和文体
4.不明音韵
古汉语的修辞
一、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修辞方式
通晓古人常用的修辞表达方式,减少阅读上的障碍。
二、古代汉语几种常见的修辞方式
(一)稽古
引用分三种:
(1)引言:引用口头流传的话语。
(2)引文:引经。
(3)引事:稽古。援引古人的事迹来证实自己的观点。
(二)引经
援引古代圣贤的言辞。(稽古是叙述一些历史事实)
一律是正面言论。(稽古可正可反)
(三)代称
也叫“借代”,不把事物的名称直接说出,而另外换一个与该事物有某些内在联系的名称。
代称只涉及同一事物,比喻则涉及两种事物。
1.以事物特征或标志指代该事物。
2.以部分代全体。
3.以原料代成品。
4.以具体代抽象。
5.以地代人。
6.以官代人。
7.专名用作通名。
8.割裂式的代称(不提倡)。
(四)倒置
或称“颠倒”、“错综”,一般不符合语法规律,为适应对仗、平仄、押韵。
(五)譬喻
借彼喻此。喻体、喻词、喻依。
“喻体”即所要记叙、说明的主体;“喻依”是与喻体具有共同类似特点另一事物,被用来说明、形容喻体;“喻词”则是“如,像,好比,似,犹如”之类的连接语词。
(六)迂回
转弯抹角说话,往往用典故。
(七)委婉
含蓄、婉转。
1.为避冒犯
2.表现谦逊
3.外交辞令
4.避粗俗
5.避忌讳
(八)夸饰
不是言过其实,而是一种极度形容语,使语言增加生动性。
(九)并提
一个句子中同时表述两件相关的事,又叫“分承”、“合叙”,为句子紧凑。
(十)互文
也叫“互文见义”、“互见”、“互言”。
上下文义互相呼应、补充。
诗词格律
一、格律
诗、赋、词、曲等韵文关于字数、句数、对偶、平仄、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韵律,是部分文学体裁的形式规范问题。
近体诗因其格律严整,又称格律诗。
二、近体诗格律的产生
三、格律的利与弊
四、古体诗及其特点
1.先秦韵部->隋唐韵部
2.平声韵仄声韵均可
3.可句句押也可隔句押
4.可一韵到底,也可换韵
五、近体诗的分类和特点
(一)律诗要求
1.**字句固定**
五言八句、七言八句。
2.**押韵严格**
押平声韵、偶句句末、首句入韵、一韵到底。
3.**讲究平仄、拗救**
4.**要求对仗**
一般要求中间两联对仗。
首联、颔联、颈联、尾联。
起联、次联、腹联、结联。
每联的上句叫“出句”,下句叫“对句”。
(二)排律要求
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排律或长律,五言或七言。
除首尾两联,一律对仗。
(三)绝句要求
每首四句,五绝或七绝。
1.**律绝**
押韵,平仄与律诗相同,不要求对仗。
2.**古绝**
与古体诗相同,押韵可用仄韵,不论平仄与粘对。
五、近体诗押韵位置
凡是同韵的平声字都可以用来押韵。
偶句押韵、首句随意。
六、押韵的标准
平水韵106韵。
其中平声三十韵,上声二十九韵,去声三十韵,入声十七韵。
七、押韵的规则
1.只押平声韵,不押仄声韵。
2.必须一韵到底,字音不完全相同。
要么声母不同,要么介音不同。
八、押韵的避忌
1.避免“出韵”
2.避免“重韵”
3.避免用同义字押韵
九、平仄和平仄的作用
十、平仄的辨别
十一、平仄组合的规律
一句之间,平仄相间——平仄在本句交替。
一联之内,平仄相对——平仄在上下句对立。
两联之间,平仄相粘——平仄在上下联粘连。
节奏点:两个音节中后一个音节。
十二、平仄格式的运用
1.**避免失粘、失对**
2.**要避免“孤平”**
孤平:除韵脚外,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,针对单平脚,单仄脚不算。
3.**避免“三平调”**
末尾三字平。
4.**要讲究拗救**
诗中平仄合乎规律的叫律句,违反组合规则的叫拗句。
拗救: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,就在后面(本句或对句)的适当位置上,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。
(1)**本句自救:(出句自救)**
三拗四救:(丨丨)一一一丨丨变为一一丨一丨
孤平拗救:一一丨丨一变为丨一丨丨一变为丨一一丨一
(2)**对句相救:**
丨丨一一丨变为丨丨一丨丨甚至丨丨丨丨丨时
一一丨丨一变为一一一丨一
十三、对仗和对仗的要求
诗中的对偶叫对仗,对偶又叫骈偶。
把两个字数相等、平仄相对的句子,用同类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,造成一种结构相同或相近、意思相关或相反的对子。
十四、对仗的安排
(一)律诗的对仗
首尾两联散行,中间两联对仗。
(二)绝句的对仗
不要求。
(三)对仗的类别
正对:意思相关。
反对:意思相反。
流水对:意思连贯一气,递进、转折、假设、条件、因果。
当句对:本句同类相对,上下句异类相对。
隔句对:四句两两相对。
交股对:上下两句相对的字词不在相当的位置上。
借对:借音借义。
(四)关于工对与宽对
1.工对:两个句子对得工整、句型相同、词性一致、小类也完全相同。
以下也算工对:
邻类相对——两种事物经常并提,句中同类下句异类。
反义词相对——自动词与形容词相对。
2.宽对:对得不十分工整。
借对、交股对,句型不尽相同。
(五)对仗的避忌
1.**避合掌**
忌出句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。
合掌:在相对的位置上用了两个同义的名词。
2.**避同字相对**
3.**避中间两联句法结构相同**